【教育经历】:
1.1999.09~2003.06: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本科;
2.2005.09~2008.07: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硕士;
3.2011.09~2015.06: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博士;
4.2016.04~2020.0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
5.2017.08~2018.08: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与研究生指导】:
1.研究领域:聚落保护与城乡发展、地理学科教育
2.研究生指导:人文地理学、学科教学(地理)、城乡规划学
【任教课程】:
1.本科生: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
2.研究生:现代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
【教研教改】:
1.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面向乡土文化传承的中学研学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Y2024947,在研);
2.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度课题“湖南乡村教师地方依恋机制及提升策略”( XJK19BJC005,已结题);
3.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湘教通[2015]291号,已结题);
4.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融合科研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地理学研究生“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2019JGYB261,已结题)
5.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传统村镇保护研究中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培育探索与实践”(19PJ025,优秀结题);
6.湖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现代人文地理学”(湘教通[2019]370号,已结题);
7.《侗族传统村落研学教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12,第一著者
8.《传承乡土文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三秦出版社,2020.6,独著
9.《区域与城市认识实习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8,第二主编
10.《区域规划教程》[M].科学出版社,2011.4,参编
11.基于思维进阶的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现状测评与分析—以“河流袭夺”测试题为例,[J].地理教育,2025.02,第一作者;
12.传统村落的景观保护与文化传承[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5.06,第一作者;
13.地理教师学科理解:维度、不足与提升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11,通讯作者;
14.具身认知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课程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23.12,第一作者;
15.高中地理“通道县侗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J].中学课程资源,2023.7,第一作者;
16.高中地理教材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及教学策略—以新湘教版必修2教材为例[J].教学观察,2023.5,第一作者;
17.研究生传统文化传承途径探索—基于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的视角[J].教书育人,2022.04,第一作者;
18.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2017.06,第一作者;
19.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2017.03,第一作者;
20.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8,第一作者;
21.地方高师城乡规划专业城市与区域认知实习定位与操作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5,第一作者;
22.指导皮灿等获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创新大赛三等奖,2011,11;
23.指导王晨昕获湖南省第四届大学生城乡规划设计竞赛三等奖(2018.12);
24.指导刘垚获湖南省第五届大学生城乡规划设计竞赛二等奖(2019.12);
25.指导石琳华等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国家资助(2019.6);
26.指导潘勋宇等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国家资助(2022.6);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空间生产视角下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韧性的演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以侗族村寨为例”(42471277,在研)
2.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传承的空间特征及机制研究—以侗族村寨为例”(41871133)
3.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以侗族村寨为例”(41401148)
4.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铁路枢纽城市低碳空间形态的目标、评价及对策研究”(11YJCZH210)
5.主持完成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内容在城乡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7DZB053)
6.主持完成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沅水流域传统村镇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类型与机制研究”(22YBA192)
7.主持完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湘南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认知的空间特征及其机制”(2016JJ3029)
8.主持完成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湘西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认知特征及保护途径研究”(15YBA048)
9.主持完成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及调控研究”(2010YBA028)
11.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认知空间特征及其机制—以湖南省为例”(2016M601113)
12.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的地方建构过程与机制》(18A330)
13.主持完成国家留学基金湖南省地方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1608430261)
14.主持完成湖南省海外名师项目(湘教通[2017]23号,项目编号:2016019)
【社会服务】
1.衡东县荣桓镇南湾老街风貌改造设计,2022.
2.江西省南昌市泾口乡小莲村、创业村村庄规划,2021-2022.
3.怀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2006-2008
4.益阳市城区基准地价更新,2006
5.汨罗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2008
6.南岳区广济禅寺文化景观长廊设计,2014
7.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乡风貌设计,2015
8.怀化市溆浦县北斗溪镇坪溪村扶贫规划,2016
9.萱洲古镇旅游概念性总体规划,2016
10.邵阳县精准脱贫第三方评估,2017.
11.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咨询,2014-2022
【著作论文】
1. 景观基因与地方认同:侗族传统村落的实证[M],中山大学出版社,2022.1,独著
2.数智驱动传统村落文旅融合的路径—基于结构主义视角[J],经济地理,2024.44(12):218-227.
3.传统村落居民非遗日常生活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演变过程及机制—以皇都村侗族大歌为例,[J],热带地理,2024.44(10):1800-1811.
4.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以皇都村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3.38(5):1164-1177.
5.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生产与传承—以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村为例,[J],经济地理,2022.42(10):218-227.
6. 传统村落保护度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18.33(3):121-128.
7.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7.37(12):203-210.
8. 旅游小镇成熟度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7.37(7):191-197.
9.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作用效应[J],地理科学,2015.35(5):593-598.
10. 铁路枢纽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算及其变化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5.35(11):118-124.
11. 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居民感知与认同特征[J],人文地理,2014.29(4):60-66.
12. 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的定量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32(10):21-24.
13. 怀化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5):627-632
14.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内部形态测度中的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2):70-73.
15.怀化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机制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3):237-243.
16.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群生态系统安全评价[J].世界地理研究,2009,18(1):74-82.
【重要奖项】
1. 2019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留住乡愁-特色旅游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名第二)
2. 2017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村)开发建设研究” (排名第四)
3. 2011年获衡阳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铁路枢纽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机制研究” (排名第一)
4.2023年获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乡土文化传承的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排名第一)
【社会任职】
1.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2024-);
2. 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23-);
3.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23-);
4. 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常务理事(2019-)
5. 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期刊的审稿人;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2015-);
7. “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