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创意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2016年10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改高技[2016]2203号),以衡阳师范学院为牵头单位,以“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为基础,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湖南数字卡通动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湘潭大学共同组建的创新平台。
在实验室研究团队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传统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与产业化应用实际,实验室目前已形成了四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1)传统村镇文化数字化采集技术。包括小尺度地理环境数据快速采集与高精度建模技术、传统建筑高精度测量与快速建模技术、非物质文化数字化转换技术和传统村镇文化数据采集标准与数字化资源库构建技术;(2)传统村镇文化可视化呈现技术。包括传统村镇文化虚拟展示技术、传统村镇文化虚拟体验技术;(3)传统村镇文化网络化传输技术。包括传统村镇数字资源共享与应用云平台、多客户端自适应网络传播技术、传统村镇网络虚拟旅游实现技术,以及网络环境下传统村镇数字化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技术;(4)传统村镇文化创意性利用技术。包括传统村镇保护性规划技术标准、传统村镇文化数字景观设计、传统村镇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和传统村镇数字景区设计。
图1. 平台主要成员
本实验室自成立以来,运转良好,在科学研究方面,着力开展古村古镇数字化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工程验证,探索其虚拟旅游产业的示范应用。目前已经完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永州市干岩头村、祁阳县龙溪村、永兴县板梁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常宁市中田村以及衡阳市石鼓书院、船山书院和南岳大庙、张谷英村等景区景点的三维数字化工程,广泛验证了各种数字化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融入多维虚拟旅游体验,并向湘西、湘南和山西等古村古镇富集地区推广,从而带动古村古镇旅游产业向智慧旅游转型升级。
2019年本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成果“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集成”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原创性地提出了“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并提练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挖掘、提取、标准化、可视化、图谱化、工程化、数字化等方法路径。在技术上总结了基于GIS、RS、VR、AR 及三维建模技术等现代数字技术集成的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与传承综合技术体系,包含一系列发明专利、知识产权作品和产品;在应用上首次完成了从景观基因层面的“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和60 多个历史文化村镇景观的保护与修复。总体上形成了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应用”一体化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属于公益类科技成果,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图2. 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